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如何安全投資

節錄重點與心得 from: http://cn.wsj.com/big5/20140314/inv085413.asp

定期再平衡

兩名投資經理分別進行的研究。他們是蘇黎世投資顧問公司Wellershoff & Partners(管理資產規模100億美元)的首席投資長喬吉姆‧克萊門特(Joachim Klement),以及加州埃爾塞貢多(El Segundo)投資管理公司Cambria Investment Management(管理資產規模3.35億美元)的首席投資長梅班‧費伯(Mebane Faber)。


兩人都考察了全世界30多個不同股市的長期表現。

他們的發現包括:首先,沒有哪個股市在所有時期的回報率都是最高的。相反,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市場往往是在不同的時期有較好的表現。(比如日本表現較好的時候是在80年代,美國是在90年代,新興市場是在2000年過后。)

其次,過去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初始估值。投資那些相對於利潤和凈資產等公司基本面估值最低的股市,總體上表現最好;投資從這些指標看顯得很昂貴的市場,總體上表現最差。

哪些市場便宜、哪些市場昂貴,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,而且投資業績的差距也是相當大的。在股市非常昂貴的時候投資的人,經過五年左右的時間后,扣除通脹因素,能夠不虧不賺就算幸運了。但在股市非常便宜的時候投資的人常常能夠多年獲得雙位數的回報。

這對投資者來說有著豐富的含義。他們最好是拋棄堅守本土市場以求安全的辦法,側重於估值最低的市場,避開估值最高的市場。

極端地說,這意味著如今投資者應當大額投資俄羅斯、土耳其、澳大利亞、希臘和印度尼西亞等估值低的市場,非常少量地投資于美國市場,因為從很多指標來看,美國市場都顯得相對昂貴。

如此下注的人是勇敢的投資者。


均衡方針

獲利的方法可以很簡單,即維持一個均衡的全球性投資組合,然後大概每年調整一次,也就是賣掉一點表現最好的,買進一些表現最差的,從而使各類配置保持大致均等。

在過去,這樣的策略在經過一定時間過后將會獲得平穩的回報。比如美國投資者會因此而受益於70年代至80年代歐亞市場、2000年過后新興市場的較佳表現。

平均投資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(MSCI)美國、歐洲和太平洋指數,每年做一次再平衡的投資組合,會使美國投資者躲過從1969年到1982年的華爾街股災。2000年過後,均衡投資於美國市場、發達國家市場和新興國家市場會給他們帶來好處。

在上面兩種情況下,堅持只投資美股的投資者經過多年之后都失去了購買力。

可惜如此投資可能要比你想象的難一點。大多數“全球型”股票基金都重倉持有估值最高的股票和股市。

今天一只典型的全球型股票基金一半左右的資金都是投資於美股,只有不到10%投資於新興市場。這類基金對幾只巨盤股(如蘋果(Apple)、谷歌(Google)和微軟(Microsoft))的投資超過了對大多數國家的投資。而且它們不會像你希望的那樣自動進行再平衡。相反,當某只股票或某個股市不斷上漲的時候,它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只會越來越大。

有何替代途徑?可以從全世界隨機挑選一些股票,比如說是50支,然後平均投資於這些股票。也可以利用交易所交易基金投資五個或10個相關性低的國別市場,從日本到中東,從拉丁美洲到歐洲都可以。在網上股票交易八美元一筆的情況下,這些都可能是成本還算低廉的選擇。

克萊門特說,對於不想把問題復雜化的投資者,他的公司常常建議等額投資於跟蹤五大股指且費用低廉的基金。這五大股指分別是倫敦的富時100指數(FTSE 100),歐洲的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(EuroStoxx 50),日本的日經225指數(Nikkei 225),以及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(MSCI Emerging Markets)。

他說,這樣一個投資組合經過定期再平衡,“一定時間過后的表現明顯超出傳統投資組合”。

比如從MSCI數據來看,從1999年12月31日到2013年12月31日,這條策略的投資回報約為70%,相比之下僅投美股的回報率不到50%。

克萊門特說:“我更喜歡‘懵懂’的股市投資方法。如果對未來一無所知,那么我就會在每一只股票或每一個市場投入相同數額的資金。”

重點:投資全球,定期再平衡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